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培育以及重点行业应用等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根据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到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0%,市场前景巨大。
2014年物联网发展呈现三大特征
2014年,物联网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首先,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国家层面更多从顶层设计给予方向性的指导、标准设定等,对于具体应用主要是以运用示范应用刺激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来带动产业发展;其次,借助国家重点行业示范应用的推动,物联网在各产业的应用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产业协同效应彰显,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最后,随着我国传感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与传统产业耦合度进一步加深,行业云平台、行业大数据等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物联网应用已经逐步走进日常生活。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规范引导,不断优化物联网发展的环境。截至2014年,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锁定的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在众多领域也有了突破。
物联网发展全面开花
工业领域:物联网在钢铁冶金、石油石化、机械装备制造和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比较突出,比如应用M2M技术实现设备的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远程控制、软件升级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目前在国际上,该领域比较突出的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即通过深度应用信息通讯技术,连接网络、物体和人,从而创造物联网与互联网服务。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未来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更多可想象空间。
交通运输:近年来智能交通也在稳步增长,众多城市在智能公交、电子车牌、交通疏导、交通信息发布等典型应用方面已经开展了积极实践。比如智能交通可以实时播报公交到站信息,可以基于实时采集道路交通流量,发布路况信息,助力区域交通管制和疏导等。2014年厦门出台《物联网发展计划》专项行动计划中,将融合车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中心城区和主干道的智能管控和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
智能家居: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家庭网关为核心,集安防、智能电源控制、家庭娱乐、家电控制、亲情关怀、门窗控制、安防控制系统等远程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物联网应用,大大提升了家庭的舒适程度和安全节能水平。但是随着智能家居应用深入,承载这些“智能应用”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以及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亟待突破和解决。
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如信息采集、状态监测、反馈控制等,并促进智能电网在各个环节的信息感知深度和广度有了较大的提升。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和能源生产及消费革命新时期,智能电网的普及和应用有利于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能源效率,积极有序推进能源绿色化转型。
食品安全:我国开展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采用二维码和RFID标识技术,初步建成了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国家平台及部分省级平台。由于食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人才,虽然政府大力扶持,但在技术成熟度、设备兼容性、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推广,因此食品溯源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医疗行业: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就医难、挂号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起到了有效的改善作用。现阶段,M2M技术已经逐步被运用到远程诊疗、智能监护、家庭健康等众多领域。近期利好智慧医疗的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司副司长张峰10月18日透露,“十三五”时期,医疗卫生行业将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这无疑会增强智慧医疗产业链主体信心。
智慧城市:经过多年信息化发展和城市建设,我国诸多城市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城市纵向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行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等都非常先进,但是这些依据不同类别、部门、区域等建立起来的“信息孤岛”,仍然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这些挑战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利用问题。因此智慧城市建设从总体上看还远没有达到智慧的程度,在未来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